本文摘自其中部分内容。
去年3月,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与增加值累计增长数据双双触底反弹。彼时,行业内弥漫着乐观情绪,各方都满怀信心,笃定市场即将回暖。然而,时间来到一年后的今天,经过持续跟踪分析可以发现 ,这两项数据仍徘徊在制造业平均水平之下,回暖预期并未达成。
制药行业与多数其他行业有着显著差异。在分析制药行业未来趋势时,很少能见到唱空的观点,以房地产行业为例,即便历经长时间下行,舆论观点在唱空和唱多之间仍摇摆不定,难以达成一致。反观制药行业,即便已深陷长达两年的下行周期,在此期间,业内人士普遍对未来满怀信心、寄予厚望。因而行业现实呈现出的景象就是:一边是大家在观点层面积极乐观,另一边却是药企裁员不断、投资数据持续下滑、利润明显缩水等。
从供求关系的视角分析,药品的使用对象是人。尽管我国人口总量呈现出下滑态势,然而老龄化进程却在不断加剧。据预测,到2050年,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比当前增加近1亿人。这一数据成为许多人认定医药行业未来前景向好的重要事实依据。不过,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当下已然对制药行业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巨大影响。
简而言之,人口数量下滑将使得医保基金缴纳人数相应减少,缴纳金额也随之承压。自2019年第一批国家集采启动以来,药品价格就被实施了极为严格的限制。从刚刚结束的第十批集采数据可以看出,药品降价幅度进一步增大,药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。人口变化趋势已然明确,因而,至少在短期内,单纯在国内的市场应用来看,药企利润普遍下滑的态势同样明确。
调研期间,制药工业界所关注的药厂项目减少这一现象,其根源在于投资缩减。但倘若将投资减少归因于药企利润下滑,又或是疫情提前消耗了这两年的增长潜力,这种观点显然难以立足。首先,制药行业与多数其他行业存在本质区别,它本身具备极强的创新属性。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从来不缺投资青睐,就像无人机“大疆”以及近期热度颇高的人工智能DeepSeek,资金源源不断。过去两年制药行业投资下滑,实则是由于国内上市退出渠道受阻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一状况并非仅针对制药行业,所有行业的投资都深受其扰。值得庆幸的是,自去年10月起,这种情况开始有所好转,相比去年,今年的市场我们应该能明确的感知到会比去年要好一些。
过去两年中,面对利润下滑的困境,国内药企破局的一个关键方向便是 “出海”。在 “产地销”“销地产” 以及 License out 等领域,国内药企都展开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探索。
当前,国内制药市场规模在全球所占份额较低,仅为10% - 15%左右。从人口数据对比来看,我国人口数量占全球80亿人口的近20%,然而国内制药的市场份额与之相比,仍存在相当大的增长潜力,这也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制药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提升空间。
我国
根据Nature Research Intelligence与IQVIA提供的数据显示,北京、上海、苏州已成功跻身世界领先的头部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之列。放眼未来的外部市场,诸如拉丁美洲、印度等地区,正呈现出持续向好且需求高速增长的显著趋势。
相较于药企通过 “出海” 实现空间层面的拓展,持续深入探索创新才是药企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契机。2023年,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这一变革性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,尤其在基因与细胞治疗方面,极大地加速了其发展进程。以AlphaFold3为例,它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进展,这一成果有望革新识别具有治疗潜力分子的传统流程,为药物研发开拓全新路径。
与此同时,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(FDA)与英国医药监管机构相继正式批准了首款基于 CRISPR 基因编辑工具的基因疗法——Casgevy。Casgevy主要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以及β-地中海贫血。这两类疾病患者长期遭受严重疼痛折磨,且需要定期输血以维持生命。对 Casgevy的上市批准意义非凡,为未来CRISPR疗法攻克更多广泛的遗传性疾病奠定了基础,打开了治愈多种疑难杂症的可能性之门,也预示着基因治疗时代正加速到来。
合成生物学正迅猛发展,其影响力绝不仅局限于制药领域,而是正以磅礴之势向其他领域深度渗透。在国外,生物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肉类、牛奶、棕榈油等产品,这些鲜活的案例便是最好的证明。同时,太空农业、CRISPR动物、生物电路、DNA存储数据等前沿科技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,不断拓宽人类探索与创新的边界。
不难预见,随着时间的推移,药企凭借在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持续突破,将逐步实现华丽转身。它们不再仅仅是专注于药物生产的传统企业,而是会借助生物科技的力量,横跨食品、农业、电子、燃料、电力等诸多行业,成为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巨头,为各个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变革动力,重塑产业格局。
免责申明:本微信号将陆续选择部分行业调研分析的文章刊登,主要来自协会会员单位的相关专家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和顾问等的资料提供。文章中的数据和观点,仅供一般参考之用,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,协会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。